“关于人性的想象:比较的视野”全国研讨会-凯发娱乐平台

“关于人性的想象:比较的视野”全国研讨会-凯发娱乐平台

“关于人性的想象:比较的视野”全国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11-26      浏览次数:

2021年11月21日,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515会议室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关于人性的想象:比较的视野”全国研讨会。论坛开幕式由中心执行副主任苏欲晓教授主持。院长陈菁教授、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会长彭青龙教授及中心主任陆建德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出席会议的应邀嘉宾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吴笛教授、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范捷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钟志清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陈榕教授、北京大学意大利语文铮教授、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张冲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兼厦门大学讲座教授王志耕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葛桂录教授、北京大学西语系系主任范晔副教授等。外文学院英文系主任杨士焯教授、外文学院部分教师、本硕博士生及中心成员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大会现场

开幕式后,论坛迎来首场主旨演讲。本场主旨报告由外文学院副院长刘悦教授主持。吴笛教授分析了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红色手推车》一诗的三个汉诗特质及其诗意想象,具体体现在汉诗“字”的概念介入、诗内自然意象的图像叙述和中国古典诗歌对偶句的借鉴。范捷平教授思考了德语现代文学中物和人关系。通过分析穆齐尔、里尔克、瓦尔泽作品中的“物-人间性”,范教授认为“物”是种人与人性的关系,人性通过“物”而得到感知与彰显。最后,钟志清研究员以其近期翻译的第一位以色列本土作家伊兹哈尔的小说《黑尔贝特黑泽》为例,指出小说通过描写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士兵在攻占阿拉伯村庄时所产生的心灵冲击及其余响,重构了以色列民族集体记忆。

 

     吴笛教授:《红色手推车》中日常事物的诗性想象与汉诗特质

     

    范捷平教授:在“物”中回归的人性——兼论二十世纪初德语文学中的“物-人间性问题

 

      钟志清研究员:以色列建国叙事与集体记忆:读伊兹哈尔的小说《黑尔贝特黑泽》

主旨论坛第二场演讲嘉宾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陈榕教授、文铮教授及福州师范大学葛桂录教授。本场主旨报告由中心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雪岚老师主持。陈榕教授考察了当代美国科幻小说中食人叙事的人性表征。陈教授认为,美国当代科幻小说中对食人的回溯以及对于未来饥馑的想象,表现出对人性的强调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文铮教授的报告指出但丁的信仰者身份及其政治思想家的神学观念和“复古”理想在学界研究中颇受忽视。但丁游移在神性与人性、自我与社会、情感与理性中,其思想中的“人性”大有考究意义。最后,葛桂录教授指出帕斯卡尔之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肯定了人的伟大在于拥有可贵的思想。人纵然可悲,却是位伟大的可悲者,思想的力量使人在面对世事无常时更彰显了人性的高贵。

  

陈榕教授:当代美国科幻小说中的食人叙事

 

文铮教授:纠缠与借位:但丁笔下的人性与神性

  

葛桂录教授:人性想象的“帕斯卡尔模式”:生存困境与思想的力量

两场主旨演讲结束后,陆建德教授与主讲学者在人与物关系、神性与人性、食人叙事的不同语境、中英诗对象选择等话题上展开讨论。午后,范晔副教授、王志耕教授、张冲教授以及陆建德教授进行论坛最后一场主旨发言,报告由外文学院周郁蓓教授主持。范晔老师认为早期西班牙人文主义多集中思索人与世界的等同性”,而“人是包含万有的小世界这一哲学内涵折射出内外世界探索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其人文意涵值得寻味。王志耕教授接着提出人类的现实叙事往往是对人性的遮蔽,文学的出场是重建人类天性的“反叙事”。古希腊文学以其针对现实叙事的“反叙事”致力于对人性的维护。张冲教授谈到,文学研究必然涉及人性想象,而谈人性想象须回到文学作品本身。文学研究应避免“视域洞穴”,回归文本,从文本小写而具体的人性出发,深入挖掘大写而普遍的人性。最后,陆建德教授探讨了“竹林七贤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想与实践背后的关于人性的想象。清末民初的无政府主义与传统中的隐逸文化都包涵了某种对人性的预设,有待进一步研究。

 

     范晔副教授:“人即小宇宙”:十六世纪西班牙文学中的变奏

    

王志耕教授:作为反叙事的古希腊文学的人性问题

    

      张冲教授:文学的人性想象与批评的“视阈洞穴”

    

陆建德教授:竹林七贤和无政府主义背后的人性观

随即,陆建德教授再次与本场主讲嘉宾展开交流。主旨演讲后,线上分组论坛顺利进行。大会共设九个分组会场:地缘文学中的人性、战争与人性、疾病与人性、后人文视野中的人性、神话与人性、经典中的人性、种族与人性、哲学视野中的人性及身份政治与人性。

 

第一会场:地缘文学中的人性

 

第四会场:后人文视野中的人性

分组讨论结束后,会议进入闭幕式,由外文学院副院长戴鸿斌教授主持。闭幕式先由中心骨干教师与外文学院硕博士生9师生对每组讨论进行总结,再由陆建德老师致闭幕词。陆教授再次代表中心向与会专家学者现场和云端听众,以及协助会务的全院师生表示感谢。陆教授总结道,关于人性的想象,不同时期、地域及文化有着不同的诠释,本次会议的多个议题从不同维度共同奏响了有关人性想象的交响曲,引人深思。

至此,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及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中心主办的关于人性的想象:比较的视野全国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统稿:龚奕今;

供稿人:孙世淳、王文勤、黄薇、蒋馨悦、林青锋、赵文珍、滕宇、叶雨昕、郝固源、唐宇旸)

 

 

网站地图